美国发布全球首批3个后量子加密标准
本报讯 在量子计算不断发展的今天,维护网络安全的手段需要全面革新。据《自然》报道,8月13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批3个后量子加密标准,以保障互联网通信免受量子计算机攻击。
从2016年起,NIST在全球密码学专家的帮助下开始制定相关标准,并于2022年宣布初步筛选出4个后量子加密标准,最终从中确定了3个—— 一种通过加密实现安全通信的算法以及两种用于“数字签名”的算法,并正式发布。后两种算法可以防止黑客冒充已知用户或设备。这3个后量子加密标准有望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领衔上述标准制定工作的NIST数学家Dustin Moody说:“我们鼓励系统管理员立即将它们集成到系统中,因为这一过程需要时间。”
数字通信和在线购物等线上交易几乎都依赖一小部分公开密钥加密算法。但目前的公钥系统很容易被Shor算法破解。Shor算法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家Peter Shor于1994年提出的一种量子算法,能够快速破译公开密钥加密算法。这可能使信用卡和安全通行证等面临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虽然30年后的今天,量子计算机构建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它们要在任意数字上运行Shor算法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尽管如此,仍需警惕当前量子计算带来的潜在风险。
专家表示,现有的公钥算法——包括NIST此次公布的3种算法在内,都不是绝对安全的。因此,研究人员将继续研究备选方案,以防万一。NIST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它们正在评估“可以作为备份标准的另外两套算法”。(徐锐)
《中国科学报》 (2024-08-16 第1版 要闻)